北京時間06月0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瑞聯新材科創板首發上會在即 募投項目聚焦OLED及液晶顯示材料
資料顯示,瑞聯新材是一家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專用有機新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OLED材料、單體液晶、創新藥中間體,用于OLED終端材料、混合液晶、原料藥的生產,產品的終端應用領域包括OLED顯示、TFT-LCD顯示和醫藥制劑。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609/57374.html
招股說明書顯示,作為國內極少數同時具備規模化研發生產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企業,瑞聯新材依托與下游產業的國際和國內領先企業建立的長期良好合作關系,受益于以OLED材料為代表的顯示技術的快速推廣應用,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水平持續快速增長。
以2019年的數據為例,公司期末資產總額達到12.4億元,與2018年基本持平;當期營業收入9.9億元,同比增長15.6%,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56.8%。今年1-4月,公司境內訂單金額大幅增加,公司判斷,今年上半年經營業績總體平穩。
據了解,瑞聯新材在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全球供應鏈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已得到國內外行業領先客戶的認可。
其中,OLED材料的客戶包括全球第二大紅色EML材料供應商Dupont,單體液晶客戶包括全球第一大混晶制造商Merck,醫藥中間體的客戶包括日本制藥企業Chugai ,該公司是全球制藥龍頭企業羅氏制藥的控股子公司。
至于本次科創板申報情況,公司擬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不超過1755萬股,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25%,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凈額將全部用于主營業務相關項目。
具體而言,本次募投項目包括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產項目、高端液晶顯示材料生產項目、科研檢測中心項目、資源無害化處理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擬使用募集資金合計10.5億元。
對于未來發展規劃,瑞聯新材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對OLED和液晶材料的研發投入,全面提升新產品研發的速度,提升現有單體液晶產品的品質,鞏固公司在顯示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公司將進一步開拓顯示材料的國際市場,提高對核心客戶的供貨份額。
目前,瑞聯新材的核心產品顯示材料為電子信息產業鏈中的關鍵材料,其大部分上游關鍵材料中的高端品類仍為日韓和歐美企業所壟斷,該部分關鍵材料具有技術門檻高、利潤率豐厚的特點,具有很廣闊的進口替代空間。
公司表示,未來力求在OLED/TFT-LCD面板生產所需的關鍵膜材料、光刻膠及其前端材料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并在5G產業關鍵材料液晶聚合物(LCP)薄膜材料上進行積極技術探索,逐步將業務延伸入高分子材料領域,進一步拓展公司在電子信息產業的成長空間。
瑞聯新材信披疑似造假,員工索賄關聯方曾侵占上億資金
來自:財經參考網
瑞聯新材在申請創業板上市無果一年后,迎來了其科創板闖關時刻,公司將于6月11日接受上交所上市委審議。公司此次計劃募集資金達10.52億元,較此前計劃募集資金的4.35億元翻了一倍多。
財經參考注意到,瑞聯新材處于較為嚴重的“缺血”狀態,此次募資中2.6億用來“補血”,不過,公司依然于2018年4月,2019年9月進行了兩次分紅,金額分別高達3000萬元、4000萬元。
此次申報科創板上市較此前變化最大的是公司對于實際控制人的認定。此前申報創業板招股書披露,公司股權較為分散,最大股東卓世合伙持股比例也僅有26.02%,無任何單一股東可以控制公司,因此無實際控制人。而此次科創板則將第一股東卓世合伙的股東呂浩平、李佳凝夫婦(持股27.39%)及第四股東劉曉春(持股比例為5.66%)共同列為實際控制人,而第二股東國富永鈺(持股比例17.49%) 、第三股東程小兵(持股比例6.9%)排除在外。
營業收入涉嫌虛增,兩次招股書披露前后矛盾
資料顯示,瑞聯新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專用有機新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OLED材料、單體液晶、創新藥中間體。
2017年-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1,910.41萬元、85,656.72萬元和99,022.92萬元,上述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一直呈現增長態勢。
但這數據的真實性是否靠譜呢?財經參考通過財經參考通過深入分析營收,銷售產品的現金流入、經營性債權中的應收等,發現其財務數據間的勾稽關系卻并不匹配。
以2018年為例,公司的營業收入為85,656.72萬元,其中,境外銷售收入為71,619.7萬元,按照該年度外銷收入增值稅率為零,內銷產品前4個月17%后8個月16%(國家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增值稅稅率由17%調整成16%)的增值稅稅率計算,該年度公司的含稅收入約為87,948.97萬元。
根據財務勾稽關系,這個規模的含稅營業收入在財務報表中將體現為同等規模的現金流量流入和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等經營性債權的增減。
瑞聯新材的現金流量表顯示,2018年,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76,043.8萬元,這還應剔除預收款項的影響,2018年末,公司的預收款項為284.46萬元,較2017年末的175.38萬元增加了109.08萬元,因此,剔除預收款項實際流入與營收相關的現金為76,152.88萬元。與上述含稅收入勾稽后,存在11,796.09萬元含稅收入未流入現金,這部分含稅收入應體現在經營性債權的增加(即應收票據、應收款項及應收款項融資等增加)。
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的應收總額(含應收票據、應收賬款)為13,036.97萬元,較上年的10,128.92萬元僅增加了2,908.05萬元,與上述未收到現金的含稅收入11,796.09萬元存在8,888.04萬元的差異。
那么這高達8,888.04的萬元的差異金額又是否由應收票據背書、貼現等所致呢?但招股書并未披露此方面相關的數據。
近九千萬元的含稅收入得不到相關數據的支撐恐難說通,如公司無合理解釋,即存在虛增的嫌疑。同樣的邏輯推算,報告期內其他年度,也存在與2017年類似的情形,數億元的含稅收入成了無源之水,來歷不明。
除上述營收數據經不起推敲外,瑞聯新材在上次申報創業板披露的招股書與此次科創板上會稿中對于同期2017年的財務數據也存在相互抵觸的現象。公司2018年招股書顯示,2017公司的營業總收入為719,104,094.47元,營業總成本為631,906,515.51元,營業利潤為90,221,905.95元,而2020年科創板上會稿在2017年營業總收入719,104,094.47元,營業總成本為610,054,292.82元,營業利潤為90,221,905.95元,在營業總收入一致,營業總成本在相差2,185.22萬元的情形下,利潤卻驚現一致。
同時,2018年招股書顯示,2017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9,806.51萬元,而2020年上會稿顯示,同期的現金流凈額為9,991.51萬元。
五家外協加工四家多次登環保黑榜,公司存轉嫁環保風險之嫌
招股書顯示,澄城海泰、山東瑞辰、河北凡克、山東盛華和山西義諾為瑞聯新材5家委外加工商。而山東瑞辰、山東盛華還分別為公司的第一、第二原材料供貨商。但上述五家企業中,除山東盛華未有環保違規,其他四家均不止一次環保違規。
2018 年 1 月,澄城海泰因超標排放被查處,該企業還被陜西省列入涉揮發性有機物名單的重點監管單位。瑞聯新材在上市回復意見中稱前期改造已完成。
但據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發布,該企業在2020年5月遭群眾舉報,澄城縣環境監察執法人員在原料庫區發現廢鹽約15噸(投訴人說的污鹽),廢液44桶。渭南市生態環境局澄城縣分局對203車間原料棚進行了查封,并對其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查處,同時下發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陜E澄城責改字[2020]6號),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陜E澄城罰告字[2020]6號)。
2019年9月4日,山東瑞辰鄒平縣環保局執法人員對山東瑞辰新材料有限公司進行了調查,發現該公司生產過程中通過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該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山東瑞辰因環保事項受到行政處罰,罰款金額為 41 萬元。同時,該企業涉及訴訟百余起,5次被列入被執行人,該企業控制人馬立國還于2020年3月25日被鄒平縣人民法院出具了限制消費令。
2018年,河北凡克因環保違規受到三次行政處罰,罰款金額分別為10萬元、3萬元和20萬元。
2016年6月15日,山西義諾因環保治理設施不完善,固廢方面存在環境風險隱患等違法被山西省環保廳發出掛牌督辦令。2018年10月,山西義諾再次因環保事項被行政處罰,罰款金額為3萬元。
財經參考注意到,澄城海泰還是公司重點扶持的對象,資料顯示,澄城海泰前身為成立于上世紀 70 年代的澄城縣化工廠,2000年后因效益低下頻臨倒閉,2003年,瑞聯新材與其合作,但由于澄城海泰無技術,亦無錢購買設備,瑞聯新材遂購置專用設備配置供澄城海泰外協加工之用,同時派駐技術和生產管理人員指導具體生產。
同樣,山西義諾也是瑞聯新材重點扶持的對象,資料顯示,該企業原為瑞聯新材大股東卓世合伙高管李晨的實控企業,雙方合作長達11年。瑞聯新材稱,公司2006年與山西義諾合作的情況與澄城海泰類似,此前與日方合作失敗導致投資的環保餐具產線閑置,又不愿意自行投資精細化工生產設備。為盡快形成產能并保證產品質量,瑞聯新材購置專用設備配置在山西義諾生產場地,專供外協加工之用,同時派駐技術和生產管理 人員指導具體生產。
2017年1-4月,瑞聯新材向山西義諾關聯采購外協加工服務及輔料金額為 777.38 萬元,而隨著蒲城工廠OLED產線投產,瑞聯新材于當年4月終止了與山西義諾的業務合作,同時將配置在山西義諾處評估值為532.37萬元的專用設備,以542.74萬元價格出售給山西義諾。
四個月后,2017年8月,李晨便將這失去來自瑞聯新材收入的山西義諾轉手出讓。自2006年至2017年4月,山西義諾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對瑞聯新材的外協加工服務。
不過,一個月后,2017年9月,公司另一重要供應商山東瑞辰的老板馬立國便接收了山西義諾,相當于山西義諾或又換了個“馬甲”和瑞聯新材發生交易。
數據顯示,山東瑞辰為瑞聯新材的第一供應商,公司對其采購原材料及外協服務占比分別為22.77%、28.03%和20.02%,遠大于第二供應商10%左右。為何馬立國要接盤這樣一家失去“衣食父母”的累贅呢?新舊股東是否達成某種協議?恐只有當事人清楚。
招股書披露,瑞聯新材產品生產過程中涉及易燃易爆物質及有毒原料的使用。 為何給瑞聯新材做代加工,五家卻存在四家違規,而公司還要購設備、派人力去扶持兩家頻臨倒閉的企業為其做代工呢?外界紛紛質疑,瑞聯新材或存在轉嫁環保違規的風險。而這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關注,并在上市反饋意見中要求其說明,但公司對此卻予以了否認。
索賄、侵占資金曝內控漏洞
2017年6月,瑞聯新材子公司渭南海泰受到了渭南市地方稅務局稽查局的處罰,該企業因少繳的房產稅被給予行政處罰并處罰款26885.52元。
不過,公司存在的漏洞遠不止上述一起違規事件。2018年4月,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發布了案號為(2018)陜0113刑初303號的《劉巖剛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一審刑事判決書》,據案件顯示,2017年5月23日,被告人劉巖剛在西安市雁塔區丈八東路高新管委會附近,利用擔任西安瑞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環境管理部環保技術崗位的職務便利,以幫助投標方西安藍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與瑞聯公司簽訂本公司科研樓廢氣治理項目合同為由,收取藍某公司的好處費現金10萬元后存入個人銀行卡。后因劉巖剛繼續向藍某公司索要剩余的38萬元好處費,被該公司舉報。
除了子公司違規和員工索賄外,昔日關聯方涉嫌侵占公司的債權資產也為人詬病。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9月,中國瑞聯受讓香港上市企業寧波屹東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寧波屹東)35%的股權。2007年12月,中國瑞聯成為寧波屹東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5.90%。而在2005年至2011年期間,瑞聯新材卻成了寧波屹東的提款機,不斷的向其拆入資金用以支持其經營運作。截至2011年3 月31日,寧波屹東對瑞聯新材的欠款共計1.65億元。
2011年12月,中國瑞聯、瑞聯新材和寧波屹東分別簽訂了《債務轉讓協議》和《債務轉讓補充協議》,約定將上述欠款的債務轉讓給中國瑞聯,且補充約定債務轉讓后寧波屹東不再承擔上述債務,瑞聯新材也不能再以任何理由向寧波屹東追償。截至2010年12月31日,瑞聯新材依然存在與中國瑞聯的其他應付款,經債務抵消后,中國瑞聯應承擔的債務金額為1.14億元。
但這1.14億元的債務一拖就是兩年,2013年12月,公司將中國瑞聯告上法庭要求支付1.14億元的欠款以及利息,2014年公司勝訴。不過,卻因中國瑞聯名下無財產執行被不了了之。2014年12月,或為了謀求上市,瑞聯新材試圖將這一污點抹去,對中國瑞聯1.14億元借款全部進行了核銷。
據了解,2001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間,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劉曉春擔任中國瑞聯董事,上述借款時間也正好發生在劉曉春即擔任瑞聯新材董事長又擔任中國瑞聯董事的任期內。為此,2015年6月,劉曉春按照其原持有中國瑞聯26%股權的比例以捐贈的名義向公司補償2,958 萬元,但這一資金來源并沒有明示。
有分析認為,瑞聯新材無端核銷中國瑞聯1.14億元的債權,這一影響公司財務獨立性的舉動或是其上次申請創業板折戟的癥結所在。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