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8月2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KERI新研究:ppi達5600,3D結構超高分辨率量子點顯示方案。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825/58134.html

無論是AR、VR,還是大家日常使用更多的手機、電腦、電視,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媒介--顯示屏。

近些年顯示技術得到了較為不錯的技術升級,世界各個巨頭也都在顯示領域加大投入。比如目前比較火熱的Micro LED、Micro OLED等技術,包括蘋果、Facebook、三星等都紛紛參與進來。

雖然說未來的技術標準仍然沒有明確的路徑,但是研究更高分辨率的顯示方案依然是當下重點,從而可以為電視、智能手機或者其他設備帶來更高分辨率的顯示能力。尤其是VR,它需要更高的分辨率來提升顯示效果。


 

近期韓國電氣技術研究所KERI,公布了一項基于3D打印技術的研究,宣稱可以打造超高分辨率的量子點“納米顯示器”,ppi達5600,亮度是量子點方案提升2倍,且彩色表現更優秀。

研究細節

據悉,韓國電氣技術研究所是韓國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NST)和科學與信息通信技術部(MSIT)的政府資助研究團隊,本次納米顯示器的研究團隊,由Jaeyeon Pyo和Seung Kwon Seol兩位博士領導。

該項研究基于KERI的納米光子3D打印技術可實現納米級、量子點三維像素陣列。并且,宣稱是世界上首個基于3D結構納米級像素排列、超高分辨率顯示的方案,該研究也將發布在ACS Nano期刊上。

我們知道,量子點顯示技術特點是通過光子/電子來激發不同的單色光,發光顏色根據內結構與大小而發生變。在量子點發展初期,量子點只能顯示單一顏色,當時就有科學家進行過量子點2D的印刷方案,以擴展不同顏色。而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量子點技術應用愈加廣泛。

相比LCD而言,量子點顯示具有以下優勢:色域高、純度高,也就是色彩細膩、豐富、純正、而且亮度也更高,已經廣泛應用在電視機、顯示器等顯示設備中。

目前,量子點顯示技術應用最多的就是薄膜(膜片化),也就是說現有有的量子點顯示方案通過提升薄膜內的像素(量子點)密度來提高分辨率。

KERI團隊則看到了另一個技術方向,即3D打印。我們知道,量子點特性之一就是體積非常小,粒徑約在1-12納米左右,這也讓3D打印排列成為可能。目前基于KERI自研的3D像素打印技術,已制作出橫向像素為10000nm、620nm的兩種顯示方案。

參與該項目的Jaeyeon Pyo博士表示:在世界范圍內實現3D打印技術并不多,而我們的3D打印方法與此前已公開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此前的方法主要依賴于國際最先進的設備,而我們的方法可以從3D打印材料、技術與設備實現獨立生產,甚至可以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綜合技術解決方案。

3D結構優勢

之所以KERI采用3D結構的量子點方案,首要目的就是提升像素密度,從而進一步提升顯示質量。據了解,目前8K QLED電視PPI通常在100、筆記本電腦的PPI通常200,旗艦智能手機的PPI大概在800,而KERI 3D結構量子點顯示的PPI達到了5600ppi,是當下旗艦級智能手機的7倍左右。

除了提升像素密度外,還能提升整體亮度。相比傳統薄膜結構的量子點顯示方案,KERI的3D結構量子點顯示方案的亮度比其提升了2倍。

除此之外,KERI的3D打印技術方案還可將量子點打印在柔性材質面板中,例如PI(聚酰亞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甚至有望實現更小體積的卷軸穿戴屏幕設備等。

應用場景

應用場景方面,如此高分辨率的技術,首要的應用場景就是VR、AR等近眼顯示設備,以及投影儀等對像素需求更高的創新型顯示設備。甚至,還可結合生物安全加密技術,打造出第一無二的超高分辨率加密圖像,用于存儲設備的加密或防偽驗證。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