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1月04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助中國Micro-LED發展,思坦科技完成Pre-A輪融資。思坦科技的三位創始人均畢業于世界“Micro-LED三大發源地”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學,后又在南方科技大學從事多年顯示領域相關研究。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1/0104/59070.html
1月4日,億歐獨家獲悉,新型Micro-LED半導體顯示技術公司“思坦科技”已于近日完成由中芯聚源獨家投資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勢能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思坦科技創始人劉召軍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完善Micro-LED中試線,擴展研發團隊,提升公司研發水平。
思坦科技創始團隊是全球最早開展Micro-LED技術研究的團隊之一,于2018年10月18日正式成立公司,并進行產業化落地研究。
成立兩年來,團隊始終圍繞材料、芯片、驅動、關鍵器件等上下游領域進行知識產權布局與技術創新。截至目前,這家高科技初創公司已與南方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臺灣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
2014年,蘋果公司全資收購Micro-LED技術公司Luxvue,讓相關行業對這一全新顯示技術的關注度大幅提升。
Micro-LED是基于化合物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芯片的新一代半導體顯示技術。由于具有自發光、低能耗、高亮度、高響應、長壽命、高穩定性等特點,且易于被超高清超薄顯示、透明柔性與屏下傳感器等領域應用,Micro-LED被業內認為是最具發展前景的下一代顯示器件,甚至被稱為“終極顯示技術”。
就目前而言,Micro-LED技術雖已趨于成熟,但由于產業鏈尚未成熟、轉移良率較低、檢測與修復成本高等不足,在產業化方面仍難以快速落地。
然而,技術難題絲毫不影響全球布局Micro-LED的步伐。三星、夏普、索尼、富士康、臺積電、歐司朗、臺灣錼創等產業方都在通過并購或自研形式,共同推動Micro-LED產業化進程。
在中國市場,無論是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顯示大廠,還是康佳、華為等下游應用廠商,近年來也都在該領域加大投入。據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統計,2019年以來,國內面板廠商在Mini/Micro-LED領域相關投入累計已達382億元。臺灣方面,蘋果亦預計投入3.3億美元,聯合晶圓光電及友達光電在新竹科學院以JV形式設立Micro-LED生產工廠以完善其量產工藝與供應鏈。
業內人士預計,在2~5年內,Micro-LED顯示有望實現在消費電子產品上的量產應用。而在消費級產品的商業化落地之前,技術仍是這一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思坦科技的三位創始人均畢業于世界“Micro-LED三大發源地”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學,后又在南方科技大學從事多年顯示領域相關研究。
思坦科技創始人劉召軍于2011年獲香港科技大學光電技術中心獲博士學位,是世界上最早從事氮化鎵 Micro-LED 技術的研究者之一。其在博士及后續職業生涯期間,持續在Micro-LED領域深耕,并于2020年被全球顯示領域最權威組織SID(國際信息顯示學會)授予Peter Brody Prize大獎。
聯合創始人邱成峰,曾獲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系博士學位,并于1999年~2003年在港科大先進顯示與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擔任博士后研究員,從事LCD、OLED材料與器件研發工作。此外,他曾就職于美國杜邦顯示與美國飛光科技公司,歸國后擔任某國企顯示公司董事長十余年,歷經四代顯示技術,獲選為國家特聘專家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聯合創始人孫小衛,于1998年獲港科大博士學位,之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工作多年,從事新型顯示與量子點技術方面的研究,并獲選為SID/OSA/SPIE Fellow,重點推動Micro-LED彩色化技術的應用,是國內量子點領域的領軍人物。
“Micro-LED是我國高科技領域難得一見的發展機遇,思坦科技非常榮幸能作為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劉召軍表示,“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攻克Micro-LED芯片、巨量轉移、有源驅動、彩色化等核心技術,期待與國內乃至全球上下游深入合作。”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