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2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液晶顯示迎戰OLED新技術,南極光持續增長勝算幾何?我們日常生活中,液晶屏(LCD)一直是電視、電腦、平板、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首選顯示面板。然而,當前,一種顯示新技術正悄然崛起,并受到各大智能手機品牌新機型的歡迎。三星雙旗艦S/Note系列、iPhone X、小米10、華為P40等品牌型號的智能手機都使用了OLED顯示屏。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729/57865.html

OLED顯示面板通電即可自發光,而且輕薄、亮度高、能耗低,還可以彎曲,一時間廣受追捧。相比之下,LCD屏幕本身并不能發光,需要通過一個重要組件“背光顯示模組”才能呈現圖像。如此看來,液晶顯示是否很快就會被OLED技術淘汰?

南極光是國內一家以中小尺寸背光顯示模組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其產品是液晶顯示面板的核心組成部件,在華為、OPPO、VIVO、小米、三星、LG等品牌智能手機中都有應用。

面對“來勢洶洶”的OLED新技術,南極光還能實現持續增長嗎?在新舊技術并存的市場格局下,南極光如何保持競爭優勢?

液晶顯示仍占絕對優勢

從全球范圍內看,LCD面板需求還在保持增長。IHS Markit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液晶面板出貨面積達到1.99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94%,尤其在大尺寸領域增長較快。2010年以前我國大尺寸LCD面板還全部依賴進口,如今在全球產能中占比已接近50%。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液晶電視、電腦、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而LCD面板顯示行業作為其關鍵的配套產業也在加速向國內轉移。2013-2018年,中國的液晶面板產能在經歷了3年30%左右的高速增長期后逐步走向平緩,預計到2023年,中國大陸的全部液晶屏產能將占全球總產能的55%。

LCD面板的需求量直接影響著背光顯示模組市場的需求量。南極光的下游市場仍有可開拓空間。


 

OLED面板雖然在性能上具有優越性,但生產上游環節外資壟斷嚴重,為其在中國市場推廣帶來了挑戰。

首先,生產OLED面板必備的高端蒸鍍機被日本公司Cannon Tokki壟斷。由于Cannon Tokki 產能有限,然而其在技術上又具備絕對優勢,使用其他蒸鍍機產線的OLED面板良品率有待提升。另外,在上游所需有機發光材料上,國內OLED面板生產商嚴重依賴海外采購。

產業鏈上游被“卡脖子”,導致OLED產線投資成本是LCD產線的兩倍多,由此帶來的高額折舊攤銷限制了企業產能提升。

OLED替代LCD的主要領域是智能手機顯示屏。然而從成本上來看,LCD顯示屏仍然具有明顯優勢。由于生產成本差異,25.5寸的LCD智能手機面板平均價格為15美金,而同樣尺寸的OLED智能手機面板平均價格高達25美金,LCD產品價格優勢明顯。

此外,據IDC統計,全球中低端手機出貨量占比超過80%,由于售價限制,應用LCD屏幕的比例達80.56%;OLED屏幕的滲透率較低,主要應用于各大品牌的旗艦機型,對整體手機市場影響有限。

目前來看,除非OLED屏幕成本迅速降低,否則在長時期內液晶顯示仍然會與OLED技術齊頭并進,并且在成本和生產規模上更具優勢。其中,在手機市場,LCD與OLED技術共存;在專業顯示市場,LCD技術為主導。

由此,作為LCD背光源廠商,南極光仍具有較廣闊的市場空間。

積極布局可替代產品

雖然液晶顯示的市場優勢地位仍將持續,但新技術的沖擊不可忽視,南極光如何未雨綢繆,應對潛在的技術淘汰威脅?

首先,南極光充分利用技術和市場優勢,鞏固自身在LCD背光源領域的領先地位。

在技術上,南極光實現了背光模組的關鍵部分導光板自主研發,其真空壓縮模技術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可以提高產品表面細微部精度、尺寸穩定性,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良率。

在市場競爭上,2016年貝能光電的營業收入為 3011.25萬元,與南極光構成競爭關系。2017年,南極光收購貝能光電,有效避免了同業競爭,同時也提高了規模經濟效應,擴大其整體市場份額。

更重要的是,南極光正在積極研發OLED技術的替代產品,以應對市場空間被壓縮的風險。作為液晶顯示產業鏈企業,南極光布局OLED成本頗高。但是由于LCD技術基礎較好,南極光將目光投向了MiniLED一體化結構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追平OLED具備的高亮度、超低延遲、超大可視角度等一系列性能,同時還具有壽命長的優勢。

2017年時,南極光就投入超過264萬元用于新型MiniLED一體化結構技術項目研發。隨著曲面屏潮流出現,2019年南極光又投入約229萬元用于新型MiniLED結構的曲面背光源模組項目,以替代OLED柔性屏技術。


 

目前,OLED技術主要應用在中小尺寸屏幕上,其中智能手機占比高達71%;其次是可穿戴設備,占比達10%。在車載顯示器、醫療顯示儀、工控設備顯示器、家電顯示器等專業顯示領域,仍以LCD技術為主導,OLED面板滲透難度大。

因此,南極光開始發力專業顯示背光源產品,不斷加大對專業顯示領域客戶的開拓力度。南極光與駿成電子、天山電子、秋田微等中游LCD生產廠商深度合作,其產品最終應用在下游的海爾、美的、Honeywell、松下等多個知名品牌產品上。專業顯示背光源產品為南極光帶來的收入也連續三年保持上升。

南極光依靠這幾方面的舉措,在OLED新技術的潛在沖擊下,仍然保持了業績的持續快速增長。2017-2019年,南極光的主營業務收入由5.62億元增長至9.94億元,增幅達到

76.83%。2019年,南極光的綜合毛利率為20.46%,也超過了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18.51%。

抓住“5G換機潮”新機遇

在保持現有的LCD背光源產品優勢地位以外,面對正在來臨的5G手機換機潮,南極光并沒有“只守不攻”,它還將把握機遇主動出擊,通過5G手機后蓋產品打造新增長點。

雖然整個智能手機市場中,目前OLED屏幕的滲透率還不算高,但是在5G手機中,OLED顯示面板的使用率大大提升。2019-2020年期間,各大5G手機制造商的新機型全部都選擇了OLED顯示屏。一旦5G手機產量爆發時期來臨,南極光原有市場份額可能受到較大沖擊。

與此同時,5G手機在普及過程中,新的配套產品需求正在萌生。

5G時代下,智能手機天線數量增多、功能增強且電磁波穿透能力變弱,具有屏蔽電磁波特性的金屬機身已不再合適,而具備優異的強度、良好的抗沖擊性、耐熱性、高硬度和耐老化性的塑料后蓋將成為5G智能手機后蓋的理想材料之一。這為南極光提供了很好的新產品切入點。

在技術上,5G手機后蓋與背光源中導光板均為注塑件,它們的生產流程相似,核心技術及主要生產設備也相同。因此,南極光在制造工藝上的強項——模具制造技術、壓縮模技術均適用5G手機后蓋,能夠為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為了盡快實現新產品落地,南極光與資金實力雄厚的華視光電進行合作研發 ,目前已開始小批量生產5G手機后蓋產品。

另外,南極光還將使用募集資金7272.65萬元投資5G手機后蓋生產基地建設,建成后年產量可以達40KK,預計將為南極光帶來7882.46萬元的凈現值。大幅提升產能將幫助南極光快速搶占市場先機。

針對這些新增產能,南極光也有很好的消化渠道。南極光現有深度合作下游廠商已將產品應用于華為、OPPO、VIVO、小米、三星等各大手機品牌,其5G手機后蓋推廣擁有良好的客戶基礎。南極光可以利用背光源領域已有終端客戶的資源及營銷體系,及時跟蹤市場動態,生產符合客戶需求的手機后蓋。

從技術、資金和新產能消耗這三個維度來看,在4G到5G手機的更新換代中,南極光以5G手機后蓋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條件已經成熟。

顯示面板行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液晶屏與OLED屏共存的局面。南極光積極研發具備價格優勢的MiniLED一體化結構技術,對OLED形成替代,并向OLED難以滲透的專項顯示領域發力,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連續三年快速增長。

未來,在5G手機換機潮的機遇下,為應對OLED屏帶來的潛在市場沖擊,南極光將以5G手機后蓋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憑借多年技術和客戶積累,為其持續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