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3月10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3月面板價格快訊:小尺寸止跌,大尺寸繼續大幅下行。奧維睿沃公布了3月TV面板及整機價格快報,快報表示2月面板廠稼動率維持高位,面板供應持續寬松,面板價格繼續下行。截止到目前為止,這是繼去年六月面板價格開啟下行以來已經8個月連續下降。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2/0310/61134.html
根據給出的報告,小尺寸面板已經接近止跌,大尺寸的下行幅度雖有收窄,但是幅度依然很大。其中,32英寸止跌持平,39.5、43英寸下跌1美金;50、55英寸下跌3美金,相較于2月份的4美金幅度,降幅有所收窄;65、75英寸下降幅度為6美金,2月降幅8美金。
不難看出,小尺寸面板價格的降幅已經接近尾聲,大尺寸面板價格雖然下降幅度還是比較大,但是相比之前的2月份,降幅還是有所收窄。受面板價格影響,電視整機價格依然保持下降的趨勢,最大的降幅要屬75英寸,降幅在21元左右。
自疫情以來,受“宅經濟”的影響,全球電視的需求持續增加,這也就使得液晶面板在疫情之后持續了近一年的價格上漲。隨著需求逐漸放緩,宅經濟的降溫,對屏顯設備的需求逐漸降低,面板價格也迎來了持續的價格下降和調整。
綜合來看的表現是小尺寸面板的需求在逐步回暖,也就導致了小尺寸面板價格止跌回暖,小尺寸面板受到整機廠和代理商積極采購,需求持續旺盛。反而是大尺寸面板在終端出貨低迷的情況下,品牌廠商謹慎下單,拉貨意愿不強。
而在產業鏈供應端,面板廠進行產能調配,將產能更多轉向收益性較好的小尺寸,而大尺寸出貨仍有壓力,整體供需局面沒有改變。
對終端消費者來說,面板價格的下降直接帶來的是實惠,消費者又能買到便宜的電視了。但是,對整個行業來說并不是好事,恐怕行業的新一輪內卷又將來臨。
因為我國目前是液晶面板生產大國,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三頭部廠商2021年上半年LCD TV面板出貨面積占當期全球總出貨面積50.9%,液晶面板的重心已經向中國偏移。另外,加上三星、LGD、松下等一些擁有液晶面板產線的企業紛紛出售、停產,這一舉動更使得我國成為液晶面板出貨量大國。
這真的是好事嗎?其實并不一定。
隨著越來越多的液晶產能向國內轉移,我國液晶產業鏈將陷入產能的擴充中,接手的液晶面板產線也將越來越多,雖然短期內實現產能擴充,增加了企業的實際資產,但是同樣也增加了國內面板企業的競爭,這對中國企業來說又將陷入新一輪的內卷期。
另外,目前的液晶面板的產能過剩,這必然導致液供大于求,定價權已經掌握在主機廠方面,這對面板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如何消化掉過多的產能又能保持利潤,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平衡的點,又加上中國液晶面板企業競爭激烈,內耗、內卷也將變得非常嚴重。
其實不止是內卷,更為重要的是現在液晶面板已經陷入了低價區間,也就是說液晶面板生產并不賺錢,甚至有的生產線還在持續虧錢。而且其它頭部品牌已經轉戰下一個戰場,比如OLED、Mini/Micro LED、QLED等,液晶電視肯定會不其它顯示技術替代,液晶電視的生存周期還有多長并不可知。
所以,我國成為液晶面板的產業大國并不一定是好事。對消費者來說,液晶面板的內卷將帶來更多實惠,消費者又能買到便宜的顯示產品了。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